昨天上午,市委、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暨2012年度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。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绿平在会上强调,打造粤东发展极,建设粤东经济强市,关键靠创新驱动,核心是人才科技,出路在高端拉动。各地各部门必须强化认识,加温鼓劲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揭阳跨越崛起、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。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东主持会议。
陈绿平在讲话中代表市委、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,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。他指出,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,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全市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,成绩喜人。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。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多亿元,同比增长29%.二是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。去年全市新增省级工程研发中心2家,市级工程研发中心13家。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。全市去年投入研发经费9.96亿元,同比增长76%,增幅列全省第2位。四是产学研合作取得突破。去年全市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60多项,新增企业科技特派员22名。五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推进。与德国共建中德金属生态城, 纺织服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。
就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,陈绿平强调三点意见。一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加快科技创新是决定揭阳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。加快科技创新是揭阳突破瓶颈制约的现实途径,是揭阳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,是揭阳实现跨越发展的希望之路,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揭阳跨越崛起的重要意义,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。二、突出工作重点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揭阳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。必须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:一是进一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。一方面,要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。依托海港、空港等优势,大力引进海洋生物医药、海洋生物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太阳能光伏、新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另一方面,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重点运用节能降耗、环保减排等新技术,着力解决金属、玉器、纺织服装、医药、鞋业、模具等传统产业发展中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,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,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。二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,关键要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,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、技术创新活动、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。要把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作为培育创新主体的突破口,从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上对中小企业、民营科技企业给予大力支持,切实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,使之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生力军。三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建设。要大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。空港经济区、海港经济区以及中德金属生态城、高新技术开发区、民营科技园区等是我市优势企业集聚地,要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、产业规模大、市场影响广的现代产业集群。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,加强与国内外高校、科研机构和省级以上科技部门的科技合作,不断拓展合作领域,丰富合作内容。要建立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。在产业园区、专业镇、龙头企业、科技研究机构等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,以此带动全市产学研加快发展,引领产业转型升级。要构建科技创新孵化平台。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,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培育自主知识产权。四要进一步打造人才高地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,落实各项政策措施,紧紧抓住人才培养、吸引、使用三个环节,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,大胆起用青年拔尖人才,为他们脱颖而出、施展才华创造条件。三、加强组织领导,奋力开创我市科技创新新局面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作为转变领导方式、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,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,坚持第一资源扶持第一生产力,坚持第一喉舌服务第一生产力,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抓紧、抓细、抓深、抓实。
陈绿平最后强调,科技创新推动发展,科技创新引领未来。各地各部门要坚定信心,拓展思路,奋力拼搏,以更大的决心、更强的力度、更有效的举措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、高新产业规模化,为打造粤东发展极、建设粤东经济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
陈东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,找准科技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,抓好科技平台建设以及科技人才的引进,进一步拓宽科技合作领域,不断开创我市科技工作新局面。
会议表彰了2012年度全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和个人。副市长曾瑞如宣读了《关于揭阳市2012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通知》。市领导刘光明、巫奕琦、陈朝盛等参加会议。